李隆基英明一世,晚年却落个凄惨结局,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明显。李隆基是典型的高开低走的皇帝,他在位期间正处大唐极盛时期,结果一场动乱导致自己被迫出逃,后来被儿子取代皇位还毫不知情,实在令人唏嘘。李隆基晚年会得如此下场,跟他一味放纵自己有很大关系,觉得年轻时努力了,晚年就可以毫无顾忌的享受,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1、父子失和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玄宗因所宠武惠妃谗言,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、鄂王李瑶、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,酿成了唐朝自玄武门之变以来的最大皇室悲剧,武惠妃费尽心思想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(杨贵妃前夫)成为太子,却不料在三王喊冤被害后,自己反在同年十二月病死。真是天理昭昭,含冤者必得伸冤,武惠妃一死,寿王李瑁自然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。开元二十六年(734年),玄宗改立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。
不过,太子李亨的储君之位殊为困难,当时,朝中有拥立寿王的奸相李亨与他作对,还有因为杨贵妃得宠而得到重用的宰相杨国忠,同样处处为难太子。在太子与李林甫、杨国忠的较量中,身为父皇的玄宗却亲疏不分,为了防止太子羽翼丰满、势力扩张,便放任李林甫和杨国忠对太子李亨轮番冲击,李亨当太子的头几年过的尤其艰难,要独立面对这些奸臣的疯狂攻击,几次都是有惊无险的度过风险,而身为父皇的玄宗却始终置身事外,对太子的薄凉到了极致,让很多人感到心寒。
太子李亨在当储君期间,经历了两次大案、两次婚变,虽有惊无险的度过风险,却令他身心蒙受巨大的创伤,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。身为父皇的玄宗,并没有及时给予精神物质上的抚慰,父子关系在这期间变的微妙起来。
李亨在谨小慎微中度过了多年的太子生涯,这位极善于隐忍的皇太子,终于熬到了李林甫去世,却又要面对继任宰相杨国忠对他疯狂的攻击,在玄宗迷恋杨贵妃闺房的时候,李亨却要凭一己之力与杨国忠明争暗斗,度过了几年貌似平静实则险象环生的时光。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,太子李亨才找到反击的良机,而马嵬驿兵变,则成为李亨走向政治前台的关键。
2、被迫禅位
玄宗真是自作孽啊,虎毒还不食子呢,他却一日之内赐死三子,还与太子李亨父子失和,关系日趋紧张,为自己晚年的凄惨生活埋下了伏笔。
天宝十四年(755年)十一月初九,早就包藏谋逆之心的范阳、卢龙、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由起兵反唐。十余万叛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攻陷东都洛阳,天宝十五年(756年)正月,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,五月,叛军大败唐将哥舒翰,长安的门户潼关被叛军攻破。
六月十三日,已经被叛军吓破胆的玄宗,只带少数妃嫔、随臣,由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领数千禁军扈卫逃出长安,往成都而去。
玄宗匆忙出逃,太子李亨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平叛,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抢班夺权机会。玄宗一行途经马嵬驿时,李亨已经提前派心腹太监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,密谋策划以非常手段对付杨国忠,这一行动有可能在长安时就已经在密谋,而最理想的下手时间,自然是在玄宗一行出逃途中。
果然,玄宗一行人困马乏途经马嵬驿时,陈玄礼率领禁军便发动了兵变,杀死杨国忠、杨暄父子,将韩国夫人乱刀砍死。又逼迫玄宗交出杨贵妃,面对群情激愤的禁军将士,玄宗纵然想保住杨贵妃的命也已经不可能,只得含泪掩面,把杨贵妃交由高力士缢死,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。
陈玄礼虽然也很痛恨杨国忠,因此配合太子除掉了杨氏兄妹,但他并不想背上弑君的罪名,而是处死杨贵妃后,带头向玄宗表示了效忠,这就确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。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,诛杀杨氏,矛头已指向了玄宗。按照计划,玄宗继续西行入蜀,但太子与玄宗的关系因为诛杨之事变的更加紧张,父子分道扬镳已经势在必行。
李亨把大部分禁军留给玄宗,自己只带少量亲兵,一路有惊无险、仓皇颠沛,艰难的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城。天宝十五年(756年)七月,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,改年号为至德,遥尊玄宗为太上皇。登基当天,便派使者前往成都,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。
太子李亨策划兵变,逼杀玄宗宠爱的杨贵妃,之后又在灵武城自行称帝,而玄宗完全不知情。退位是被动的,因此当使者抵达成都向玄宗报告太子登基继位的消息时,玄宗的表情是惊诧的,但又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愤怒心情,他知道,自己老了,属于新皇帝李亨的时代已经开始了。
3、凄凉离世
肃宗即位后,重用郭子仪、李光弼等名将,积极调集军队,遣使请回纥兵助战,唐军重振兵威,叛军节节败退。至德二年(757年),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,长安收复,玄宗一行人,终于在出逃三年后重返都城。
最初,已经成为太上皇的玄宗被安置在兴庆宫,不再过问政事,侍候他的,依然是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宦官高力士等心腹近臣,另有玄宗的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、梨园弟子为他娱乐。但他每日仍然抑郁不乐,对于爱妃杨贵妃之死,他一直是耿耿于怀,出于对贵妃的思念,让画工画了她的肖像张挂于别殿,朝夕视之,常常凄然泪下。
太上皇居兴庆宫,肃宗总以各种理由不去探视问安,父子之间的芥蒂已经很深。宦官李辅国作为肃宗的心腹近臣,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,竟然向肃宗上奏,以兴庆宫易与外人交通,陈玄礼高力士“谋不利于陛下”为由,请求将太上皇移往别宫居住。肃宗当时没有答应,但李辅国却动了歪心思。
上元元年(760年)七月,李辅国乘肃宗患病卧床之机,矫诏强行要把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居偏僻的西内甘露殿,途经夹城时,李辅国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势,竟然率五百骑射生将拦于道上,见帝不仅不拜,还摆出剑拔弩张的架势,玄宗当初被惊吓到几乎从马上跌落,幸亏宦官高力士挺身而出,厉声斥责李辅国,玄宗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。
这件事过后,昏聩的肃宗并没责怪李辅国,反而对他更加信任重用。可见玄宗晚年被这个不孝儿子整的是够凄惨的,父子关系薄凉到这般地步,也只能说是玄宗自己当初对儿子实在是太过无情,因此也不能把“不孝”这个恶名完全扣在肃宗头上。
玄宗迁居甘露殿没几日,他身边的亲近之臣随即受到清洗,高力士以“潜通逆党”之罪被流放于巫州,陈玄礼被勒令致仕,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。这一下子玄宗身边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了,彻底成了孤家寡人,真的是“茕茕独处,形影相吊”,晚景之凄惨,令人唏嘘。
一个人孤冷凄凉生活了两年后,七十八岁的太上皇李隆基,终于在宝应元年(762年)四月驾崩了,虽然玄宗无论在位时间,还是年龄,都创下了唐朝皇帝之最,但是他晚年的生活其实一点都不幸福,忧郁寡欢,形影单支,纵然活的够长,也难以改变他晚年凄惨的现实。
而肃宗,自当上皇帝后,并没有选择原谅父皇。在玄宗驾崩的同年,早已疾病缠身的肃宗亦驾崩,这一对父子,最终还是没能放下芥蒂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商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315965.com/n/836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