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古装戏中,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,他们在市场上交易的时候,随手从兜里摸出几两碎银或者是几十两雪花银作为货币,貌似没有什么不妥。
但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,也就是说,雪花银作为流通货币,只是“大额”面值,购买力很强,一般交易,些许碎银足够了。
白银,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,如果把这些白银放在今天,就是妥妥的古董。我们看清宫剧的时候,一些公子哥外出时,动辄几十两、几百两的白银随身携带,银票满天飞,皇帝赏赐大臣更是大方,几百两几千两的银子和金子成箱送出。
那么,这么多的白银都去了哪里,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很难见到?带着疑惑,你听听考古专家怎么说。

小说演义里的白银使用很夸张
鲁迅先生作品《孔乙己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很精彩。有人问道:“孔乙己,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!”他不回答,对柜里说,“温两碗酒,要一碟茵香豆”,便排出九文大钱。
都说“排”字很讲究,这个动作显示出孔乙己在“短衣帮”面前摆足了阔气,对他们表示不削,同时也在炫耀自己有钱。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虽然是虚构的,不过却很真实。

在封建社会,银子的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,不过,它们所呈现出的真实面貌,并非像镜头里那样光鲜亮丽,因为古人在鉴别银子的真伪时,大都喜欢咬上一口,所以,除了那些官方银子、银器之外,民间的银子长相并不好看,大都“伤痕累累”,布满了各种牙印和划痕。

而像电视剧中,古人吃饭时动辄几块银子随便支付的现象,其实并不真实,那些银子足可以买下整个店面。所以,鲁迅写孔乙己拿出几个铜板支付,这才是常见的购买情形。
古人的平均日工资只有100文左右,一两银子可以兑换1000文左右,因此,吃个饭,买个土豆啥的,根本用不到碎银子。换句话说,如果拿银子支付,这就是一桩大买卖。
穷人家里也许只有少量的碎银或者没有,有的话只会藏在炉窑中,很少拿出来流通。因古代贫富差距大,那些达官显贵和地主豪绅,他们确实腰缠万贯,家里藏有很多银两。
白银价值高,不易开采,而且整个银锭几乎很少在市面流通,尤其是明清之前,大都使用铜板。所以,对于白银在市场上大面积的流通和使用,纯属虚构,切不可被电视剧所骗。

雪花银的去向
市场上那些曾经流通的白银,现在已经成了古董。考古专家指出,这部分银两都是曾经的商人或官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保存下来的。但那些白银到最后为何都消失不见了,究竟去了何方?
首先,用于陪葬。古代有四百多位帝王,几乎每个皇帝终其一生都追求生荣死哀,他们生前追求至高无上的皇权,哪怕是死后,依然期待在另一个世界称王称霸,所以,他们生前都会将自己的陵寝打造得金碧辉煌,死后,会带走很多金银细软,甚至还有“人殉”。
晚清的慈禧太后,她死后除了那些珍贵的珍珠玛瑙、夜明珠,陪葬品最多的就是白银和银饰品。据史料记载,慈禧的陵墓中,有白银多达500万两,当时清末国库不过七千万两,可见,她把全国大部分的白银和财宝都带进了自己的坟冢。

可以推断,除非那些白银是在考古发掘和民间盗墓的影响下出土的,应该还有许多白银、银器深埋地下,不为人知。
其次,割地赔款。众所周知,晚清是一段屈辱史,当西方国家在追求工业发展的同时,清王庭的统治者依然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,当对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时候,清朝的统治者们只能屈服,割地赔款成了他们维系自身统治的不二法门。
由割地赔款造成的白银流逝,已经无法追回,据史料记载,晚清时期,至少签订了30多个大大小小丧权辱国的条约。条约内容基本上都是赔款、割地、送各种海关管辖权。清末清政府共损失白银13亿两。这些流失海外的白银,大都已经被熔化他用,因为西方国家不会像清政府那样,把白银当日常流通货币。
此后,西方国家为了发行他们自己的纸币,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廉价购买白银,这使得中国的白银市场遭受冲击,白银文化也深受影响,叠加作用下,白银逐渐退出贸易舞台。

近代的蒋介石,他也是一个投机者,他曾以防止白银流逝国外为借口,在民间大肆回收古代白银和银器。解放战争后,蒋介石大势已去败退台湾,不过临行前,他带走了大量的白银还有四百两黄金。这也是白银“消失不见”的重要原因。
第三,银矿资源少,不易开采。银矿资源有限,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,虽然白银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,不过作为稀有金属而言,银矿的数量逐渐减少,到了清朝已没有可开采的银矿。所以,越是到了近代,白银的价格就越高。
新中国成立后,将仅剩不多的白银进行了回收。事实上,除了作为支付手段,其实白银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白银在熔化之后,在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,发挥了重要作用,这也算是白银对中国建设的最后贡献。

白银的“存在感”
如上所述,虽然那些银锭、碎银已经消失不见,但它却依然以另外一种身份服务于大众。
如今,白银被大量运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,如手机、电脑的电子元器件上面的电接触材料和焊接材料中,都要使用到白银;医疗器械中,如X光机等医疗设备产品也需要大量的白银;摄影领域,制作感光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就是卤化银,光是摄影这一个行业一年使用的银就高达六千吨……

银,虽然不再作为货币流通,但并不意味着它消失不见了,与金相比,银的使用面积更为广泛,不过,随之而来的是,它的产量却越来越有限。
白银现在以银器作为收藏品十分普遍,在投资范畴,它的价值也越来越大。阶段性银的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,但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,相信银的投资价值慢慢会水涨船高。
无论是白银还是其他贵金属,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基础,如果一个国家缺少某种资源,就很难立足于世界大国之列。东西贵乎稀有,因此,珍惜资源,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(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)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商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315965.com/n/550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