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

每到过年,总会听到很多人在网上吐槽,吐槽什么呢?吐槽不想回家。过去我们常说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在外面时间久了,一到节假日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看看父母亲人,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每到过节的时候反而不想回家了呢?

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——年轻人害怕父母“催婚”,比如一回家爸爸妈妈就问找了男朋友没有呀?找了女朋友没有呀?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也来凑热闹,好像生怕男孩子娶不到老婆、生怕女孩子嫁出去一样。

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 2

古代婚嫁

家中长辈催婚的行为,让很多正在创业阶段的年轻人烦不胜烦,于是他们索性连过节都不想回家了。

现代人因为被催婚而烦恼,可是,你知道吗,要是在古代,你可能连被催婚的资格都没有,因为古代的婚姻普遍实施的是“早婚制”,特别是对女孩子而言,可能你刚到适婚年龄就马上被嫁了出去,稀里糊涂地就成为了别人的新娘。

按照中国最早的传统礼法规定,男女成婚都必须在成年以后。古时候凡事都必须严格遵循礼教制度,男子二十岁,女子十五岁,分别要举行冠礼和及笄仪式,代表着已经成熟,到了适婚的年龄。

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 4

古代婚嫁

也就是说,男子二十岁就可以开始娶妻,而女子,十五岁就必须要嫁人。注意,这里还一个细微的区别,男子成年以后是允许他可以娶妻,但是女子成年以后,是“必须”嫁人,这里有点强迫性质的意味,因为你不嫁还不行,会有法律管着你。

古代规定女孩十五岁就嫁人,还是个孩子,为啥这么着急?原因有很多,比如在汉代的时候,要是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嫁人,那朝廷就会对她所在的家庭征收五倍的赋税,这个时候就由不得她不嫁人了,因为她的家人很快就会替她找好婆家给送上门去。

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 6

古代婚嫁

咱们学历史就知道,有句话叫“苛税猛于虎”,古代的家长为什么会狠心把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给嫁出去呢?

首先是受不了五倍赋税这样的惩罚,其次,古代的女子是不存在独立生存或者创业的说法,留在家里是个负担,早点嫁出去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,特别是家中还有未婚的哥哥或者弟弟的,只有把姐姐和妹妹嫁掉以后,才有钱娶回来一个。

所以,这也是古时候重男轻女的一种体现。不仅汉代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,唐代宋代也多多少少有类似强迫女子一到年龄就婚配的制度,因此,古时候的女孩子,很多都是在懵懵懂懂中稀里糊涂就做了新娘。

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 8

古代婚嫁

古代是男权社会,法律是由男人制定,那,为什么制定法律的男人非得规定女子一到适婚年龄就要出嫁呢?为什么这么着急呢?其实呀,这并不是因为男人着急娶妻才做这样的法律规定,而是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。

古代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争的局面,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什么干旱洪水之类的,每一次战争和自然灾害,都会导致人口急剧减少,为了快速恢复人口数量,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早婚早育。

其次还有一个原因,古人迷信多子多福,早一点让女孩子结婚生育,就有机会多生几个男孩,所以那时候女子十六岁就做了妈妈是很常见的事情。最后可能还有一点,就是婚配资源不公平所致。

古代女子几岁结婚生子(古代女子一般多大年龄出嫁最好) 10

古代婚嫁

因为古代的达官贵人都可以三妻四妾,这样就导致很多男子娶不上老婆,同时也降低了适婚女子的年龄,所以,尽管法律规定女子十五岁出嫁,但实际上很多有钱有势的人,早在女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下了聘礼定了婚约,更是有不少八十老翁纳娶十二三岁妾侍的情况发生,这些都使得当时的婚配资源的自然公平被严重打破,同时也导致了女子的平均成婚年龄也越来越小。

说到这里,不得不感叹古时候的女孩子真是太可怜了,真的很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,这样说起来,那些为父母逼婚而烦恼的人,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了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商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315965.com/n/42857.html

Like (0)

相关推荐

  • 动态壁纸怎么设置成手机壁纸(vivo,华为,oppo手机自定义自己喜欢的动态壁纸教程)

    天天盯着不会动的静态壁纸,看着看着很是无聊,壁纸真的需要动一动了! 想换一张酷炫的动态壁纸,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创意呢?动态壁纸除了在主题商店中可供选择下载,你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选择你喜欢的小视频,也可以用它来当作动态壁纸。 不管是最近流行的还是经典的短视频都可以,喜欢的朋友可以抽空试一试,那我们该怎么把视频下载到手机呢?无需其它插件,只需简单步骤即可完成。 首先,在三星手机上下载短视频App,搜索动态壁纸。 打开选择的动态壁纸,点击右下角的“分享”,然后点击“保存本地”进行下载。 下载完成后,选择“动态壁纸”,即可完成三星手机的动态壁纸设置啦。 动态壁纸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更换,画面生动有趣,喜欢的话就动手试一试吧!玩转三星手机使用技巧,让你的手机更好用!

    2022年11月9日
    0
  • 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对准哪里(灭火应该站在下风还是上风)

    消防安全常识理应大家都知道 但是数据统计结果显示, 仍然有人会犯一些消防安全常识性的错误! 那都有哪些呢?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 火警报警电话 01 调查数据显示有273人(占0.21%)回答火灾报警电为“122”或“911”。 纠错:中国的火警电话是119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有不少人回答为911。911是美国报警服务电话。另外要告诉大家的是,122是交通急救电话。 灭火器灭火的最佳位置是哪? 02 调查数据显示有13154人(占10.3%)认为使用灭火器最佳位置是在下风位置或距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。 纠错: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距离起火点3-5米的上风或侧风位置。至于距离10米的位置,喷出的灭火剂,根本够不着火源。 电路着火该如何扑灭? 03 调查数据显示有4392人(占3.4%)认为电气线路着火时,可用泼水的方法进行灭火。 纠错:电气线路着火时,应该先断电,再采用合适的灭火器灭火。 身上着火了该怎么办? 04 调查数据显示有2952人(占2.3%)认为身上着火后,应该迎风快跑或任由火烧。 纠错:身上着火后,应该就地打滚,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。 油锅起火了怎么办? 05 调查数据显示有21361人(占16.7%)认为油锅起火可以用水泼灭。 纠错:油锅起火正确的处置方式是立刻关闭气源,用锅盖闷灭。 为什么发生火灾逃生时要贴近地面? 06 调查数据显示有4520人(占3.5%)认为发生火灾逃生时,贴近地面撤离是为了看清地面有无障碍物。 纠错:发生火灾逃生时,要尽量贴近地面撤离,因为贴近地面的有毒热烟浓度小,中毒几率低。 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来源: 酒泉消防

    2022年11月21日
    2
  •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(纸上谈兵的是赵括还是赵恬)

   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由来已久,它出现于战国末期,是根据长平之战的故事而产生的。耐人寻味的是,纸张是在东汉时期才投入使用的,为什么这个故事却在战国末期广泛流传,其实,这和纸的发展历程是脱不了干系的。 其实,纸张在战国时期已经产生,只不过因为当时技术的落后,所以列国都以竹简代替之。东汉时期所谓的蔡伦造纸其实只是改进了造纸的技术,并未说明纸就是由蔡伦所发明。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粗糙的纸张,只不过由于当时技术的落后,才没有大规模的投入生产,不过,纸张依然是达官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,拥有珍贵而又粗糙的纸片,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,实在是幸运之至了。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本意为解决实际问题时,只知道空谈理论,而无实际应用的效果。其出处就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。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赵国统帅赵括,因为其空谈理论,而无实际作战的经验,才导致赵军最终失败。这个成语具有讽刺意味,不过,其用在不同的场合,却有不同的道理。 如果是说理现场,可能这个成语就具有劝解意味,使用这个成语,就是为了规劝当事人按实际情况去做事。如果用于争执现场,这个成语就带有讽刺意味,使用这个成语,就是在蔑视当事人空谈误国。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按实际情况做事,而非照猫画虎,以书本上的知识空谈理论。 纸出现于战国时期,且它又有长平之战背后的故事,故而,战国末期产生这样的成语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那么,长平之战的经历是怎样的?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,当时,秦昭襄王嬴稷为了彻底灭亡赵国,就以名将白起为统率,攻打赵国的战略要地长平。赵孝成王为了抵御秦军,遂以廉颇为将,统御赵军抵御秦军。 秦赵长平之战的前奏是上党保卫战。前262年,秦将白起统率秦军攻打韩国的上党郡,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无力守卫,又不愿归降秦国,所以他便率领全体郡民归顺赵国。本来这只是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争,因为上党归赵,故而这场战役便演变成为了秦赵之战。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将上党拱手让于秦国,为了抵御秦军,赵军便主动进攻,长平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。 秦赵两国长期对峙于长平,起初,赵将廉颇打算采用拖敌的战术逼迫秦军撤退,奈何秦军死活不退,最终给赵国带来麻烦。公元前260年,赵国发生饥荒,已经无力抗秦,在这样的情况下,孝成王遂要求廉颇伺机与秦军决战,廉颇打算依然采用疲敌的战术拖垮秦军,不过,由于赵军实在无法力支,赵王遂打断与秦军决战。 这种形势下,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挺身而出,他说服了赵王改用自己为将,并作为统帅抵御秦军。赵括从小熟读兵书,所以他自信满满,不过,这样一位乳臭未干的小子却从来没有经历过战场真正的拼杀,所以他掌握赵军,必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。 赵括依靠自己的口才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赵国公卿,不过,虽然其理论知识丰富,但其却始终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。当赵括统帅赵国士卒向秦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,秦将白起却诱敌深入,赵国统率的四十多万大军终于被秦军进入到了长平谷地,很快,秦军就断掉了赵军的后路。四十多万大军被秦军包围,赵括左右拼杀,殒命于沙场。 赵括不切实际的指挥赵军冲杀,最终给赵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长平一战,不仅赵括战死,就连四十多万士卒也尽数被秦军坑杀,赵国从此也一蹶不振,彻底沦为二流小国。 好书推荐 这是一部颠覆脸谱化历史的趣味历史书籍,作者通过诙谐易懂的通俗方式,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与你娓娓道来,在这本书中历史不再晦涩难懂,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呈现到我们面前。 比如对中国历代版图、皇帝这个职业、历朝历代著名人物、历代官职(如太尉、同平章事、司马、参知政事等…)等都用现代的语言诙谐幽默的形式呈现到我们面前。历史从此不再枯燥,从此读懂中国历史不再难。 点击下面链接就可以购买全套书籍哦~

    2022年11月15日
    2
  • 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?两者有何区别(判断分别古体诗、近体诗、格律诗、新格律派方法)

    有一个词叫诗语,意思是诗的语言。 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, 了解这些“诗语”, 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, 分辨能力,更上一层楼! 【古体诗、近体诗、今体诗】 都是指“格律诗”而言,主要分五绝、七绝、五律、七律、排律等。千万不能将“今体诗”跟现在所说的“新诗”混为一谈。 【古体诗】 又称“古诗”“古风”,格律自由,不拘对仗、平仄,押韵较宽,篇幅长短不限,句子有四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体和杂言体。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、楚辞、乐府诗。“歌”“歌行”“引”“曲”“呤”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。 【近体诗】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,是一种讲究平仄、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,形成于唐代。句数、字数、平仄、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。分绝句和律诗。 【绝句】 即”绝诗”。亦称”截句”、”断句”。诗体名。截、断、绝均有短截义,因定格仅为四句,故名。 以五言、七言为主,简称五绝、七绝。也有六言绝句。唐代通行者为近体,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。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,已有绝句,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,如《玉台新咏》中即有《古绝句》,后人即用”古绝句”以别于近体绝句。 【律诗】 诗体名。近体诗的一种。格律严密,故名。起源于南北朝,成熟于唐初。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。第二、四、六、八句押韵,首句可押可不押,通常押平声。分五言、七言两体,简称五律、七律。亦偶有六律。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,则为排律。 律诗中,凡两句相配,称为一”联”。五律、七律的第一联(一、二句)称”首联”,第二联(三、四句)称”颔联”,第三联(五、六句)称”颈联”,第四联(七、八句)称”尾联”。每联的上句称”出句”,下句称”对句”。 【四言诗】 诗体名。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。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。春秋以前的诗歌,如《诗经》,大都为四言。汉代以后,格调稍变。自南朝宋齐以后,作者渐少。 【五言诗】 诗体名。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。起于汉代。魏晋以后,历六朝隋唐,大为发展,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,有五言古诗、五言律诗、五言绝句。 【六言诗】 诗体名。全篇每句六字。相传始于西汉谷永,一说东方朔已有”六言”,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。有古体近体之分。但均不甚流行。 【七言诗】 诗体名。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,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。旧说则谓始于《柏梁台诗》,恐不可信。 魏曹丕《燕歌行》,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。到了唐代,大为发展。有七言古诗、七言律诗、七言绝句。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。 【杂言诗】 诗体名。古体诗的一种,最初出于乐府。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,无一定标准,最短仅一字,长句有达九、十字以上者,以三、四、五、七字相间者为多。 【词】 又称为诗余、长短句、曲子、曲子词、乐府等。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,第一段叫前阙、上阙、上片,第二段叫后阙、下阙、下片。 【曲】 又称词余、乐府。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。散曲兴起于金,兴盛于元,体式与词相近。 散曲包括 有小令、套数(套曲)两种。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,较多使用口语。 【乐府】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。”乐府”一名,始于西汉,惠帝时已有”乐府令”。至武帝始建立乐府,掌管朝会宴飨、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,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。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,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、创作的乐歌,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。宋元以后的词、散曲和剧曲,因配合音乐,有时也称乐府。 【歌行】 古代诗歌的一体。汉魏以下的乐府诗,题名为”歌”和”行”的颇多,二者虽名称不同,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。 后遂有”歌行”一体。其音节、格律,一般比较自由,形式采用五言、七言、杂言的古体,富于变化。 “行”是乐曲的意思,见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司马贞《索隐》。 【赋得】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,题首多冠以”赋得”二字。南朝梁元帝即已有《赋得兰泽多芳草》一诗。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,因诗题多取成句,故题前均冠以”赋得”二字。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。 后遂将”赋得”实用为一种诗体,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”赋得”为题。 【联句】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。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,相联成篇。传始于汉武帝时《柏梁台诗》(疑系后人伪作)。 初无定式,有一人一句一韵、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,依次而下。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,续者须对成一联,再出上句,轮流相继。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,绝少佳作。 【集句】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。截取前人一代、一家或数家的诗句,拼集而成一诗。现存最早的集句,为西晋傅咸的《七经诗》。 【排律】 诗体名。律诗的一种。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,故名。 每首至少十句,有多至百韵者。除首、末两联外,上下句都需对仗。也有隔句相对的,称为”扇对”。 【应制诗】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、所和的诗。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。内容多为歌功颂德,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。 【试帖诗】 诗体名。也称”赋得体”。起源于唐代,由”帖经”、”试帖”影响而产生,为科举考试所采用。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,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,冠以”赋得”二字,并限韵脚,内容必须切题。清代限制尤严。 【古绝】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”律绝”而言。 古绝多用拗句,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。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,但全诗用律句,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。 【入律古风】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。特点为: 1、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; 2、换韵,且多为平仄韵交替; 3、通常是七言,四句一换韵,换韵后第一句入韵,全诗似多首”七绝”的组合。 【诗余】 指“词”而言,有长调、小令、慢、引等不同格式,用“词牌”作为格式的标志。 【句式】 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。 【谋篇】 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。对于诗,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,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“起”、“承”、“转”、“合”四字。 【平仄】 “平仄”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,以今天的普通话说,“平”就是第一声(阴平)、第二声(阳平),“仄”就是第三声(上声)、第四声(去声)。 【四声】 即语调的平上去入,合称四声。 【平起与仄起】 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,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。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。 【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】 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,即首尾的平仄相同,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。 【句脚仄起平收】 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,即上句不押韵,仄声收,下句押平声韵。 【对句与邻句】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,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,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。 【律联】 第一二句为“首联”,三四句为“颌联”,五六句为“颈联”,七八句为“尾联”。 【粘对】 即是指在平仄上,对句相对,邻句相粘。基本上也是遵循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”的口诀。 【对句相对,邻句相粘,首尾相应】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,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,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。 对句相反: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,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,下句为仄仄平平仄。 邻句相粘: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,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。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,是仄仄仄平平,仄仄起,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,应也是平平起,所以是仄仄仄平平,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,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,是仄仄平平仄。 首末相应: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。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,平平仄仄仄,末句王孙自可留,平平仄仄仄。 【失对与失粘】 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,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。如果对句不对,叫失对;如果邻句不粘,叫失粘。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。 【孤平】 除了韵脚,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,这叫“孤平”,是近体诗的大忌。但这是专指平收句(押韵句)而言的,如果是仄收句,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,也不算犯孤平,至多算是拗句。 【拗句】 救了孤平的句子,叫作拗句。 【拗救】 先用了拗(不合律),再救一下,合起来就叫拗救。 如果我们在“一三五”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,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,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,以保持平、仄数量的平衡。 【三平调】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,叫做“三平调”,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,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,而且无法补救。三平调有两种情况: 1、五言的仄起平收句:仄仄仄平平中,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,成了:仄仄平平平,就犯了三平调。 2、七言平起平收句“平平仄仄仄平平”,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,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,否则也成了三平调。 【工对】 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,象这样的对仗,叫做工对。 【借对】 有一些对仗,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,叫做借对。 【流水对】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,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。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,讲的是同一件事,下句承接上句而来,两句实际是一句,这称为“流水对”。 【合掌】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,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。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,叫作“合掌”,是作诗的大忌。 【诗韵】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。隋时陆法言着《切韵》,共分206韵部,分部太细,不便押韵。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。 南宋时,平水人刘渊编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》,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,后人又减为106韵,并称为平水韵,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。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,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。 【叶韵】 一作”谐韵”、”协韵”。诗韵术语。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,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,须改读某音,以协调声韵,故称。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《诗经》,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,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。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,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,读古音就能谐韵,不应随意改读。 【押韵】 所谓押韵(也叫压韵、叶韵),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。 【韵部】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,这种类别即为韵部。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。 【唱和】 作”唱酬”、”酬唱”。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。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: 1、和诗,只作诗酬和,不用被和诗原韵; 2、依韵,亦称同韵,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,但不必用其原字; 3、用韵,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; 4、次序,亦称步韵,即用其原韵原字,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。 【依韵】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,但不必用其原字。 【用韵】 使用原诗中的韵字,但不必依照其次序。 【次韵】 又称步韵,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,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,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。 【出韵】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,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,如“冬”与“东”之类,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,即为出韵。 【重韵】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,此乃大忌。 【通韵】 古体诗的押韵,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,比如一东和二冬、四支和五微,混在一起通用,称为通韵。 【换韵】 亦称”转韵”。诗韵术语。除律诗、绝句不得换韵外,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,换韵较自由,既不限平声韵、仄声韵,也不限于邻韵。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,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。 【窄韵】 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,称为窄韵、险韵。 【分韵】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。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,各人分拈韵字,依韵作诗,叫做”分韵”,一称”赋韵”。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,后来并不限于联句。白居易《花楼望雪命宴赋诗》:”素壁联题分韵句,红炉巡饮暖寒杯。” 【分题】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。若干人相聚,分找题目以赋诗,称分题,亦称探题。大抵以各物为题,共赋一事。 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”古人分题,或各赋一物,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。”分题有时分韵,但不限制。 【进退格】 亦称”进退韵”。诗韵术语。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。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体》:”有辘轳韵者,双出双入。有进退韵者,一进一退。”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》引《缃素杂记》说,唐代郑谷与僧齐己、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:”凡诗用韵有数格:一曰葫芦,一曰辘轳,一曰进退。”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,即第二、第六句用甲韵,第四、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,如”寒”、”删”或”鱼”、”虞”等,一进一退,相间押韵,故称。 【辘轳格】 亦称”辘轳韵”。诗韵术语。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。 辘轳韵者,双出双入。即律诗第二、第四句用甲韵,第六、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,如先用”七虞”,后用”六鱼”等,双出双入,此起彼落,有似辘轳,故称。 【葫芦格】 亦称”葫芦韵”。诗韵术语。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。葫芦韵者,先二后四。如”东”、”冬”通押,先二韵”东”,后四韵”冬”。先小后大,有似葫芦,故称。 【唱和】 作”唱酬”、”酬唱”。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。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: 1、和诗,只作诗酬和,不用被和诗原韵; 2、依韵,亦称同韵,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,但不必用其原字; 3、用韵,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; 4、次序,亦称步韵,即用其原韵原字,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。 来源: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:杭以凡 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

    2022年11月21日
    1
  • 身高体重标准表2022(男女生成人体重身高标准对照表图片)

    最近,一组2022年女生标准体重对照表在网上流传,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看看。 2022年女生标准体重对照表 那么如何根据个人差异计算标准体重?如何判断体型呢 ‬方法一:标准体重(kg)= 身高(cm)-105 正常体重为(标准体重±10%),超过10%~20% 为超重,超过20% 为肥胖。 ‬方法二:计算BMI 体质指数(BMI)= 体重(kg)/ (身高(m)X 身高(m)) 体重无法反映体脂肪含量,BMI 值与人体脂肪含量的相关性达85% 以上,适用于大部分人,但运动员(肌肉发达)、孕妇及哺乳妇女(生育期间体重增加)除外,可通过BMI 来判断体型。 对于中国成人,BMI<18.5kg/m² 为消瘦;18.5kg/m²≤BMI<23.9kg/m²为正常体型; 24kg/m²≤BMI<27.9kg/m² 为超重;BMI>28kg/m² 为肥胖。 ‬方法三:测量腰围 腰围是指腰部周围的长度。 测量方法:被测者直立,两脚分开30~40cm,用一根最小刻度为1mm,无弹性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中点(通常放在腰部最狭窄的部分),沿水平方向绕腰部一周,紧贴而不压迫皮肤,读取数值即可。 小编看到这组图,不由得摸了摸肚子上的赘肉。 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(即中心性肥胖程度)简单、实用的指标。 腹部脂肪堆积程度越高,越容易导致肥胖相关疾病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。应重视中心性肥胖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性。 男性≥90cm,女性≥80cm 为中心性肥胖。 在这边小编提醒大家,不要盲目减肥,了解自己的身体,从健康和美的双重维度去衡量自己需不需要减肥,才是对自己的负责哟! (注:文章中部分观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)

    2022年11月2日
    0
  • 我国的探月计划被称为什么工程(中国探月工程又称)

    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故事。现如今,“嫦娥奔月”已经从神话变成了现实。 系列报道《新中国的第一》,今天带您走近我国第一个探月工程——嫦娥工程,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、载人航天等之后,中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。 2007年10月24日18时,中国嫦娥一号卫星,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奔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。这是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,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。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取得圆满成功,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。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爱 中科院院士 欧阳自远: 论证了十年。1993年开始论证,一直到2004年批准,最后国家批准了叫(中国探月工程)嫦娥工程。因为我们人类要离开地球,第一步不管任何人,你要跨出门槛。这个门槛是什么?月亮。 按照“绕”“落”“回”三步走的战略,我国相继发射了多颗月球探测器。相比于世界,中国探月工程虽然起步晚、时间短,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探月史上的第一次。 2010年10月1日,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,首次获得了7m分辨率的世界最清晰全月图。 2013年12月2日,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,同月14日成功落月,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避障和高精度软着陆。 2019年1月3日,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到月球南极冯·卡门撞击坑,巡视探测人类航天器从未到达过的月球背面。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爱 中科院院士 欧阳自远: 为什么要到那儿去?我们要找月球丢失的一段历史,距今41亿年到45亿年以前,在月球正面没有找到记录。月球背面可能有,我就要落到那儿去,就专门月球车在上面做,最后我们发现,最古老的(月球历史)人类第一次找到。 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,是我国向航天强国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。目前,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,已经成功完成唤醒设置,进入第八个月昼工作。月球上的一个昼夜也就是一天,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。在此次唤醒之前,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上累计行驶了237.87米。除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主载荷外,荷兰、沙特、德国和瑞典等国家搭载的中外科学载荷,将陆续开机,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。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爱 中科院院士 欧阳自远: 一切为载人做准备,我不但可以落下去,我还可以把月亮的东西带回地球,我可以回来,我这就有把握了,我把人送上去,还能把他安全送回来,月面采样回来今年2019年,明年(2020年)去火星,这已经定了。 离开地球飞向太空。未来,中国除了实现载人登月,还要建设月球基地,甚至到太阳系中更远的邻居星球去作客。 2004年,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立项,命名为“嫦娥工程”。 2007年,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,首次绕月,在世界上首次获得120m分辨率的三维立体全月图。 2013年,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,首次落月,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自主避障和高精度软着陆。 2019年,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,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。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。

    2022年8月18日
    3
  • 歌手戴的耳返是干什么用的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吗(带和不戴有什么区别)

    相信小伙伴们都知道,歌手开演唱会耳边都会带着一个耳返。 与此同时大家可能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的耳机,目的就是想要把声音更加集中,从而让演唱者全神贯注地将歌曲唱得更佳传神不出纰漏。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 话又说回来,现场演唱虽然是以即时发声的方式为大家渲染声音效果,但如果与唱片CD效果相差甚多,就算声音出自同一人之手,给人感觉也很尴尬。 为了避免这样的车祸现场,所以才会给歌唱者配备个这样的耳返。 首先来说,在演唱会当中,一般观众席上坐着的人数是非常多的。 与此同时杂音也就相对增强,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带着耳返,歌唱者唱歌的同时根本他听到自己的声音,甚至都不能听清伴奏的旋律。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一些场合不由自主跑调,跟不上伴奏或是节奏过快这样不该出现的错误。 可能你在看演唱会时,可能觉得现场音乐声音相当大,但是站在台上的歌手,其实并不像我们大家听得那么清楚。 所以通过监听的方式他们可以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走音,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判断伴奏是否有误,是否出现延迟或是过快这样的纰漏,若真是如此,他们也可第一时间做出调整及应对措施。 可以说,看似一场即兴简单的演唱会,但是这些人在台底下已经做出相应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应对措施。这也是为何一场演唱会的门票可以卖到几百甚至大几千的主要原因。 不过话又说回来,门票价值的高低主要和歌手自身的人气挂钩。如果是一个平平不起眼的小人物,我估计就把价格压得很低甚至是白送都很少有人去看吧!若真是如此,这个演唱会开不开的也就没啥意义了。对此你怎么看?

    2022年10月16日
    2
  • 酥肉怎么做又酥又脆配料(四川味道的家常酥肉正确做法大全)

    小酥肉是很多朋友都特别喜欢吃的一种美食,它吃起来非常好吃,外酥里嫩。但是很多朋友却不会自己在家里做小酥肉,做出来的小酥肉不是不够酥脆,就是很容易回软。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油炸小酥肉的做法,这样做出来的小酥肉,酥脆香糯,解馋过瘾,而且放的时间久了之后也不会回软,看着就非常有食欲,闻起来更是特别香,如果你对此也比较感兴趣,那么接下来咱们就一块看一下油炸小酥肉的详细烹饪步骤吧。 【油炸小酥肉】 【烹饪食材】猪瘦肉,小葱,生姜,花椒,食盐,料酒,白酒,胡椒粉,淀粉,面粉,酥炸粉,鸡蛋,啤酒,食用油 【烹饪步骤】 1、这样做出来的小酥肉非常好吃,酥脆香糯,解馋过瘾,时间长了也不会回软。咱们一起来准备一下油炸小酥肉需要用到的烹饪食材吧,先准备一块猪瘦肉,一定要非常瘦的,千万不要带上肥肉,肥肉炸制之后很油腻,并不算很好吃。准备完猪肉之后,咱们再准备一根小葱,一块生姜,一小把花椒,适量的食盐,料酒,白酒,胡椒粉。接着再准备50克淀粉,50克面粉,适量的酥炸粉,一个鸡蛋,一瓶啤酒,多一点食用油。 2、先把咱们准备好的猪瘦肉取出来,将猪瘦肉先清洗干净,然后控干表面的水分。接下来咱们将其放到案板上,先将其切成厚片,然后再把它切成长条,切完长条之后将它们放到一个大碗中,接下来把准备好的生姜切成生姜片,小葱切成葱段放到猪肉条中。 3、再向碗中加上适量的花椒,食盐和料酒,再放上一点白酒,胡椒粉,下手将它们抓拌均匀,抓匀之后先放到一边腌制10分钟。接下来再准备一个小碗,在碗中加入咱们准备好的淀粉,面粉和酥炸粉。 4、接下来再把准备好的一个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离,将蛋黄放入碗中,再倒入一瓶啤酒。接下来将它们搅成没有干面粉的糊状就可以了,炸酥肉调面糊切记不要加水,那样会回软,用啤酒调出来的面糊炸酥肉酥脆不脱浆。 5、加入啤酒并将它们搅拌成面糊之后咱们再向里面放上适量的食用油,然后继续搅拌均匀,这样可以锁住水分。肉条腌制好之后先将里面的葱姜挑出来,花椒也最好挑出来,全部挑完之后咱们将肉条倒入在面糊中,然后将它们充分搅拌均匀。 6、先将炒锅烧热,锅烧热之后向里面多倒上一点食用油,等到油温6成热的时候,咱们将肉条放进去炸一下,中火慢炸,筷子不时地翻动,让它受热均匀,炸至金黄酥脆的时候控油捞出来,全程大约6分钟。然后将火调成大火,油温继续升高,放入肉条复炸30秒即可捞出。 【小贴士】 1、酥肉炸好之后要多控一会油,这样吃起来就不会那么油腻了。 2、用大火将酥肉复炸30秒会让它更加酥脆,更加好吃。 好了,今天的美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,我是水大叔,一本正经地探索美食乐趣,喜欢的朋友可以给我点个免费的赞,谢谢您的支持! 本文由“水大叔”原创制作,未经允许,严禁搬运抄袭,谢谢合作!

    2022年11月21日
    0
  • 距离2023年春节还有多少天(2022年还剩几天结束)

    提起“今年你赚到钱了吗?”这个话题,我想大家肯定是感慨一片,有的人甚至会摇头一笑,转而闷不做声。 赚钱 春节 2022年转瞬即逝,距离2023年春节,还有仅剩的74天,回首2022年在我们的忙忙碌碌中已经过去,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中我们已经度过,疫情反反复复已近三个年头,加上国内疫情多处散发,对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。 今年以来,由于国际周边局势相当的紧张,粮食、能源等持续价格上涨,对于普通居民家庭无疑是增加了不少家庭开销。 物价上涨 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,但是人均负债率也在成不断上涨的趋势,以至于造成很多人“亚历山大”,在我们生活水准提高的同时,伴随着我们的车贷、房贷、孩子的高额补习费用等等,由于入不敷出,很多人便深深地陷入了信用卡、网贷的泥潭之中。由于生活、养娃成本之高,以至于现在很多的家庭不敢生、不敢养,最终造成了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。。。。。。 最后,我想跟大家说,今年无论赚没赚到钱,放平心态,大的经济环境不好,结果都差不多,不必纠结赚没赚到钱,我们对生活一定要有信心,要相信明天会更好,“乌云过后很定会是灿烂的阳光”,虽然钱每赚到,一家人健康地在一起就好!

    2022年11月8日
    1
  • 幼师资格证报考2022年时间(报考需要靠哪些科目和条件)

    幼儿教师资格证怎么考?报名费用多少钱?幼儿教师资格是从事幼儿园老师必备的证书,现在可以报名下半年的考试,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报考,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说下报考方法和报考费用。 幼儿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要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,必须要经过笔试、面试、认定三个环节,在认定的时候还需要用到普通话证书,幼儿教师资格证要求普通话二甲,具体要求查看当地教师资格证认定公告。以下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取流程: 1、笔试报考 教师资格证笔试报考流程:网上报名→现场确认(网上审核)缴费+笔试准考证打印+参加笔试。笔试考《幼儿综合素质》和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》两个科目,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年。 教师资格证笔试一般一年举行2次,上半年笔试报名时间为1月份,考试时间为3月份;下半年笔试报名时间为9月份,考试时间为11月份。各项具体时间及事项请参考当地最新的报名公告。 2、面试报考 面试报考流程:网上报名+现场确认(网上审核)缴费→面试准考证打印→参加面试。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不分学科。 教师资格证面试一般一年举行2次,上半年笔试报名时间为4月份,考试时间为5月份;下半年笔试报名时间为12月份,考试时间为1月份。具体时间及事项请参考当地的报名公告。 3、普通话报考 报考幼儿教师资格,普通话要求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;报考其他学科教师资格,普通话要求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。 各地普通话报考时间和报考方式不一样,考生们可登录当地语言文字网查看详情。普通话证书只要在资格认定前取得即可,不影响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报名。

    2022年11月18日
    1